平面磨床销量不好的原因很多在于质量和价格不搭。平面磨床质量是平面磨床能够被销售出去的依托,而平面磨床的价格则是与之质量所对应的货币表现。当两者的对应关系出现不合理的状况时,就意味着一个公司的危机开始了。
传统经济学是在假定影响需求的非价格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非价格因素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非价格因素对需求的影响。实际上,
平面磨床质量作为重要的非价格因素之一,与价格共同对平面磨床的销售量产生影响。
商品的质量指的是该商品在某一特定使用条件下满足用户所要求的各种特性的综合,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
首先是生产层次。商品的质量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它包括设计质量和制造质量两个方面。设计质量是在充分调查消费者的需求基础上,根据工厂现有的生产技术、设备水平和管理状况,并研究其经济性质,确认其可以制造的某种水平质量。商品的制造质量是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经过制造,最后形成的平面磨床质量。
其次是市场层次。商品离开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就由生产层次转化为市场层次。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上询问一种商品,其质量的优劣并不完全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平面磨床质量,而是在竞争中通过相互比较表现出来的,而这就是商品质量的市场层次。
最后就是消费层次。平面磨床要真正成为现实的商品,其使用价值一定要符合消费者对于平面磨床的期待,也就是说平面磨床的质量要得到消费者的赞同。因为消费者才是平面磨床质量优劣的直接感受者和最终评判者。
只有从源头上明确消费者需求与期待,并基于这种需求与期待设计生产出高质量的平面磨床,再以一个较为合适的价格出售,一个生产销售链条这个时候才算完成了。然而,现实中远不及此,下边这个例子就较为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早在改革开放的大门开启之时,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开始接受彩电引进之风的洗礼。国内许多公司看中彩电这一片广阔的市场空间,纷纷踏足与此。大公司小公司无论有没有条件,都开始竞相进入彩电行业。
就在国内公司纷纷转向彩电生产的同时,国外公司也不想错过这么大的市场。日本著名企业索尼、三洋、松下等如饿狼猛虎一般扑向中国的彩电市场。一时间群雄纷起,各路诸侯厮杀拼搏,不幸的是中国70%的公司败下阵来,陷入穷途末路。幸存的中国企业以自己精良的设备、一流的平面磨床质量等优势才得以以低价与日本彩电抗衡。这剩余的30%依靠自己难以撼动的质量才使得中国的彩电企业没有全军覆没。
由于国内彩电行业刚刚起步,太多人不想错过这次好机会,于是急功近利的公司便从国外引进生产线,但是即便是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制定一个较低的价格,没有好的质量,也难逃脱当年投资、当年生产、当年破产的厄运。
其实,直到今天,恶性竞争依然存在,而正是这种恶性竞争使得平面磨床卖不到合理的价格,这样就容易导致一些公司为压低成本而偷工减料,降低质量甚至以次充好。倘若这样的情况长时间风行于市场,只会把市场搞乱,这样不仅会拖垮那些小成本公司,大公司也会由于质量下滑,最终被市场抛弃。
公司靠什么立足于激烈竞争的风Iml浪尖?靠质量还是靠价格?毫无疑问,靠的是质量。公司的
平面磨床必须经得住市场的考验,经得住市场竞争的摔打。质量是市场竞争最核心的力量,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
近些年来,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国内公司受到三个方面的压力:发达国家高质量平面磨床的竞争压力,国内同类平面磨床的低水平的竞争压力,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压力。
在三重压力下,一些公司采取压低价格当作竞争优势,要知道价格最终是有一个临界点的,一旦越过,公司就会面临危机。
公司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应该保住自己平面磨床的质量,一味寻求低价是一种隐患,是不会有太大生存空间的。即便求得了一时的发展,最后也会遭到市场冷酷的淘汰。所以,一定要将质量放在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位。